您的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>新闻网>学校要闻>详细内容

庆祝第28个教师节系列报道——柳职名师:教书育人行为世范 开拓创新争作先锋

来源: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:蒋玉梅 编审: 发布时间:2012-09-0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
     编者按:学院建设、发展的过程中,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,一批批优秀的专家、教授、老师,在科研、教学、为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,为教职员工作出了表率,分别获得了“国家级教学名师”“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”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”等称号。他们擅于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,坚持教育教学改革,在“校企交融、工学结合”的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带头作用;他们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蕴含在每一堂精彩的课中,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挚爱;他们把自己的智慧、青春、追求和对工作的执着,全部奉献给神圣的教育事业。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学院新闻网特别推出教师节系列报道“名师篇”,以弘扬名师们的精神风范,勉励全院师生奋发向上,为创建特色鲜明、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而共同努力。

庆祝第28个教师节系列报道

——柳职名师:教书育人行为世范 开拓创新争作先锋

  •      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,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,也升华了自己。

  •      在机械领域里,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;在学生眼里,他是一位德教双馨的老师;在同事的心中,他是一位务实、负责的干部,他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,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,兢兢业业建设实训基地。 他就是我院国家教学名师、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,学院副院长林若森教授。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30年,林若森教授积淀形成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、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、娴熟的专业技能。他潜心钻研业务,狠抓教学改革,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;他努力提高自身技能,教学、科研一肩挑,带动科研工作开展,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;他努力探索实践多形式产学研结合,强化社会服务意识、彰显办学特色;他主持构建的“校企合作,工学结合,以产促学”专业建设模式、“校企一体,项目驱动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、“AMF”阶梯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校企共建“五位一体”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功经验的推广价值高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
  •      职业技术教育就要授人以鱼、渔、欲、儒、娱,即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、教会学生学习方式方法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、培养学生个人修养,还要学生做到劳逸结合,在学习中得到快乐。

  •      这是从事职业教育十多年,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学院教学名师卢明教授的感言,这是他为师的信条,也是他从教的准则。在学院示范性汽车实训基地中,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说:“能力靠训练,素质靠养成,每项动作一定按规定要练熟”。他在指导学生实训时,不仅传授知识,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。他上课时应用案例多,讲话幽默风趣,深受学生欢迎。二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都是由他带领他的教学团队来主讲。卢明教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师德高尚,专业理论功底深厚、专业技能娴熟、生产实践经验丰富,工作勇于创新、大胆实践,为专业建设和发展,为学院的示范院校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•      “只有‘身’向学生,才能‘心’系学生。作为一名高职教师,我们必须扎根于教学一线,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为师之本,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。

  •      多年来,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学院首届教学名师、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陈华副教授在这一信念指引下,认真教好每一堂课,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,扎实开展科研工作,开拓创新,不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,陈华老师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依靠深厚的专业理论、娴熟的专业技能,针对高职学生特点,大胆探索,因材施教,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。

  •     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“育人”而不是“制器”。不仅仅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,也必须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。不能只注意其工具属性,而忽视其社会属性。不能培养的是“半边人”的劳动工具,而应是“全人”的可持续发展的劳动者。

  •      学院首届教学名师、副院长熊文华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数十载,矢志教学改革,求实创新,孜孜不倦地坚持高等教育研究与探索,积极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,在专业建设、课程改革、科学研究、师资培养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         身为学院副院长,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,相关的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,但多年来,他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,特别是始终坚持为学生讲授基础课。并先后开设了多门课程,主讲数十场讲座,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。
         熊文华教授在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贡献。他的专著被列入他们的博士生、硕士生的参考读物和武汉长江大学的精品课程的教参;他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,担任了学院三位青年教师的科研导师。以他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术能力,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,使他们二人晋升为副教授,一人成为学院骨干教师。熊文华教授用真学识,真性情,真言行博得了学子们和青年教师们的崇敬和爱戴。

  •      名师,应是有名之师。有深厚的底蕴,扬名的弟子。行为垂范于学生,示范于教师,才称起一代名师。愿把荣誉做压力,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!

  •      我院首届教学名师、学院顾问杨祖宪教授已年过花甲,却仍在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,默默奉献。从教三十多年,杨祖宪教授已经由一个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资质深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、骨干教师,在高校和社会相关专业的讲学授课上游刃有余。他担任过学院人文系主任、教务处长、示范建设办主任,主持过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改革、队伍建设、课程改革等工作,无论在哪个岗位,他都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,并取得较好效果。 杨祖宪教授热爱教学,把它作为毕生的事业,“得天下英才而教之”,既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。三十几年来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”的理念,以之作为修炼师德的核心价值观,实践着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崇高师德,深受学生爱戴。

  •      我热爱教师,热爱教育事业。我要用辛勤的汗水、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,在学生的心灵中灌注知识的养分,注入了做人的精神,认真地为学生“传道”、“授业”、“解惑”,既为经师,亦为人师,为教师这个职业增添光彩。

  •      经历过上山下乡,插队务农,当过乡村教师,从“文化大革命”时代走过来的学院督导员唐建教授,热爱教师职业,热爱教育事业。唐建老师奉献于三尺讲台已30多年,他一直以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,乐于奉献,取得了突出的成绩。他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,两次被评为柳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,中共柳州市委、柳州市人民政府两次授予他优秀教师称号。现如今,他年近花甲,焕发青春,仍然在高职教育这块大园地里辛勤耕耘。作为学院示范性建设项目——“‘以就业为导向’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训基地”的具体执行人,唐建老师在编制建设方案的日子里,常常加班加点,工作到深夜,有时甚至夜不能寐;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训基地各个实训场所的建设过程中,他上下沟通、左右协调,从设备的申购、安装到验收,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负责,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;在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工作期间,他统筹兼顾,积极安排老师们在校内校外的各项培训工作,带领老师们大胆探索、积极推进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改革实验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

  •      过往的学生,一年一年,一届一届,他们那感悟的目光,真诚的言语,成功的喜讯,这是我的幸福。

  •      作为系党总支书记,学院教学名师韦小波老师,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制度,并把工作落到实处,主动承担责任,善于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,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及聪明才智,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;注重培养系领导精诚合作的气氛、高效廉洁的作风,形成一个了坚强、团结、廉洁和高效的领导集体。工作上她能亲历亲为,带着无私奉献的工作心境,真心对待工作;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,做到踏踏实实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,用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染人。

  •      对学生多一份关爱,少一些冷漠;多一些肯定,少一些成见;多一些展示的舞台,让他们健康、自信的成长 ,那么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

  •       “真正好的学生,并不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,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,应该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生活、学会创造。”这是谭欣老师多年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刻体会。作为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,谭欣潜心职业教育,以培养职业精英为已任,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,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在谭欣看来,培养人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,就是一名高职教师的光荣使命。为了这一使命与责任,她不断与时俱进,始终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,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,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;不断创新课程体系,调整教学内容,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、专业技能的培养,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、综合素质的养成。她一直在触摸教育,以自己人格的魅力、思想的光芒促进学生知识、能力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大进步;她一直在享受教育,欣慰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学生成才、成功、成才。

  •      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。对于我来说,每一节课,甚至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,都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。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,我深知肩上的重担。

  •      教书育人、爱生敬业,因材施教,启迪心灵,这就是我院公共基础部副主任、体育课程负责人、学院教学名师——李革副教授的真实写照。作为体育教学团队负责人,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,他带领体育教学团队努力探索高职体育教学的新路子。他们走进专业系、走进企事业单位、走进兄弟院校进行多方考察调研,了解人才需求,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深度改革,创造性地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“技能 + 素质 + 能力”高职体育教学模式。他带领体育教学团队对体育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我院的体育教学成果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。

  •      作为一名教师,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,热爱自己的学生,只有对学生有“爱心、耐心、信心”,才能象阳光一样感染学生,掀起学习的激情,放飞青春的梦想。

  •      这是学院教学名师、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韦诗呐老师的格言,在艺术设计系从事了十多年教学工作,她始终秉承着这个信念。她把对学生深深的爱都浓缩到了她的课堂中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都具有感性甚至天马行空的个性,他们想象力丰富,不喜欢循规蹈矩。韦诗呐老师便不断探索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,她采用 “现场体验教学法”,让学生对企业施工现场调研、参观,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管理。韦诗呐老师的课堂,有时是教室、有时是工地、有时是卖场、有时甚至是广场,学生们总能感到新鲜和惊喜。她在课堂上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,给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无穷动力,也充满了无限挑战。(文/蒋玉梅 图/朱敬民)

国家级教学名师、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学院副院长林若森教授


相关信息